您好,欢迎光临上海仁捷生物科技商城!
工作时间:9:00-18:00
全国服务热线:021-60346444

“仁捷生物”产品文献: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2/17 16:02:06      阅读次数:676

  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组C,每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治疗组A治疗10 d,治疗组B治疗20 d,治疗组C治疗30 d。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及检测Th1细胞表达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和Th2细胞表达因子IL-4、IL-5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D8+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Th2细胞因子IL-4、IL-5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和治疗组C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显著高于治疗组A(50.00%)(P<0.05);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有效,临床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

整体文献下载: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TEMP&filename=ZMJL201921029&v=MjY4MTZVN3ZKUHlEQllyRzRIOWpPcm85SGJZ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lWmVkb0Z5emg=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组C,每组20例。治疗组A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40.30±12.21)岁;平均病程(15.45±7.28)个月。治疗组B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0.25±11.97)岁;平均病程(14.95±8.57)个月。治疗组C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9.10±11.46)岁;平均病程(13.25±8.30)个月。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急性湿疹表现为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皮损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及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可发展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时轻时重,反复不愈。亚急性湿疹表现为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②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辨为湿热浸淫证,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2周内未接受针对性药物治疗;了解本研究具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年龄<18岁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对本研究中药物成分过敏者;近2周内服用过类固醇激素,和/或近1周内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或外用过类固醇制剂者;应用其他治疗湿疹药物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者。

2 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采用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治疗组A治疗10 d,治疗组B治疗20 d,治疗组C治疗30 d。滋阴祛湿热法处方组成: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白鲜皮各20 g,土茯苓30 g,车前草、黄柏、地肤子各15 g,牡丹皮、玉竹、甘草片各10 g。每日1剂,由标准煎药机统一煎药,取汁300 mL分为2袋,每次1袋,每日2次,早晚饭后温服。治疗期间禁食辛辣、腥发及刺激性食物,避免热肥皂水烫洗。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肝素抗凝,免疫荧光染色后采用CYTOCOUNTER型全自动可视化细胞检测仪(上海汇中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②IFN-γ、IL-2、IL-4、IL-5水平:患者空腹8 h以上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肝素抗凝,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IL-4、IL-5浓度,按照ELISA试剂盒(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要求操作,根据标准曲线,分析细胞因子的水平(以ng/L为单位)。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湿疹瘙痒程度、皮疹面积及皮疹形态等拟定如下评分标准。①瘙痒(由患者自评):按4级评分法,记录治疗前后瘙痒变化。根据无(无明显瘙痒)、轻(偶尔瘙痒,不用药,不影响工作学习)、中(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需用药)、重(剧烈瘙痒)分别计0、1、2、3分。②皮损形态:按4级评分法,观察治疗前后皮损形态(红斑、丘疹和小水泡、渗出、糜烂)变化。红斑根据无、轻(红斑色淡)、中(红斑色鲜红)、重(红斑伴水肿),丘疱疹或小水疱根据无、轻(丘疹分布稀疏,无丘疱疹、小水疱)、中(丘疹分布稍密,可见丘疱疹,无小水疱)、重(丘疹分布密集,可见小水疱),渗出根据无、轻(渗出较少,点状散在分布,需仔细才能看出)、中(渗出稍多,可见片状浆痂)、重(渗出较多,可见明显渗液,呈水珠状),糜烂根据无、轻(呈点状散在)、中(呈点片状,部分互相融合)、重(非常明显的大片糜烂),分别计0、1、2、3分。③皮损面积:参照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法评估,根据无皮损、0<皮损范围占体表总面积≤1%、1%<皮损范围占体表总面积≤5%、5%<皮损范围占体表总面积≤10%、10%<皮损范围占体表总面积≤15%、15%<皮损范围占体表总面积≤20%,分别计0、1、2、3、4分。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皮损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60%≤积分值减少<95%;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0%≤积分值减少<6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积分值减少<30%。积分值=(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血清CD4+和CD8+百分比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D8+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3组患者CD4+百分比和CD8+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湿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4+和CD8+百分比比较(%,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时间 CD4+ CD8+

治疗组A 20 治疗前 26.32±2.78 36.67±7.81

治疗后 32.79±3.10△ 29.81±3.16△

治疗组B 20 治疗前 26.16±3.40 34.44±7.28

治疗后 35.16±4.07△▲ 27.20±5.08△▲

治疗组C 20 治疗前 25.75±3.70 37.45±8.33

治疗后 38.74±3.36△▲* 22.21±3.47△▲*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A治疗后比较,▲P<0.05;与治疗组B治疗后比较,*P<0.05

(2)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Th2细胞因子IL-4、IL-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3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湿疹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ng/L,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时间 IFN-γ IL-2 IL-4 IL-5

治疗组A 20 治疗前 31.84±1.40 59.38±7.22 50.07±6.17 60.22±3.54

治疗后 37.82±1.46△ 70.47±6.05△ 38.86±5.47△ 48.49±4.44△

治疗组B 20 治疗前 31.49±1.33 59.67±7.20 49.70±6.07 60.06±3.41

治疗后 41.98±1.98△▲ 76.45±5.95△▲ 31.57±2.64△▲ 42.07±4.35△▲

治疗组C 20 治疗前 31.35±1.74 59.56±6.60 49.32±6.07 59.29±3.93

治疗后 50.13±2.69△▲* 90.49±10.2△▲* 22.66±4.16△▲* 36.49±3.39△▲*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A治疗后比较,▲P<0.05;与治疗组B治疗后比较,*P<0.05

(3)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A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治疗组B为80.00%,治疗组C为95.00%,治疗组B和治疗组C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组A(P<0.05)。见表3。

表3 3组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A 20 1 6 3 10 50.00

治疗组B 20 3 9 4 4 80.00▲

治疗组C 20 5 12 2 1 95.00▲*

注:与治疗组A比较,▲P<0.05;与治疗组B比较,*P<0.05

(4)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B有1例轻微腹泻,治疗组C有2例有轻微的上腹不适,1例轻微腹泻,均未进行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各组未发现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

4 讨论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的1/3,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对称性,伴有渗出、剧烈瘙痒等症状,皮疹可见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等,有渗出倾向,且易反复发作[2,3,4]。现代医学对湿疹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其发病与遗传、微生物、食物、心理等因素有关[5,6,7]。滋阴祛湿热法是将滋阴和祛湿热结合,通过对体内虚实夹杂病理状态的调节,使机体恢复正常代谢平衡的一种相反相成的治疗方法,临床亦得到大量的验证[8,9,10,11]。方中生地黄、麦冬、玄参、白芍、玉竹、牡丹皮为甘寒清润之品,可滋阴凉血,其甘淡微寒之性有利于清除湿热,不但可以滋阴,且无敛湿之弊。祛湿热药物选用车前草、黄柏、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等甘平、甘淡之品以渗湿除热,取其甘润以兼顾阴分之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地黄、白芍等能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吞噬功能,促进外周淋巴细胞转化,诱导干扰素的生成;白鲜皮可通过抑制组胺和慢性反应物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或直接拮抗过敏介质而发挥抗过敏作用[12,13]。这些药物的抗炎、抗过敏、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吞噬功能、诱生干扰素功能,为中药治疗湿疹提供了理论基础。

湿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免疫应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即由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14]。T淋巴细胞包括CD4+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h细胞又分为Th1细胞、Th2细胞和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T淋巴细胞CD4+和CD8+的升高与下降均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积极参与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Th细胞的分化,其中IL-2、IL-4、IL-5及IFN-γ等可调节Th1/Th2动态平衡[15,16]。正常状态下,Th1和Th2细胞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当机体受到异己抗原攻击时,Th1和Th2细胞中某一亚群功能升高,另一亚群功能降低,该现象即为Th1/Th2漂移。研究认为,Th1/Th2失衡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免疫学因素之一[17],其中Th1细胞主要分泌IFN-γ、IL-2等,可促进Th1细胞成熟,抑制Th2细胞增殖;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等,IL-4可促进免疫系统对少量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IL-5可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分化和活化,加重机体过敏反应。IFN-γ和IL-4作为反映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参与程度的重要指标,可通过IFN-γ和IL-4相互拮抗,实现Th1/Th2平衡。由于目前尚无区分Th1和Th2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只能根据细胞亚群分泌特征性细胞因子的不同间接检测Th1和Th2细胞的数目和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滋阴祛湿热法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逐渐上升(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5水平逐渐下降(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更加明显。表明滋阴祛湿热法中所用药物能够促进Th1细胞因子IFN-γ、IL-2的分泌,抑制Th2细胞因子IL-4、IL-5的分泌,从而在细胞因子水平上调节湿疹患者Th1/Th2失衡,为临床治疗湿疹提供理论基础。

首页|产品专区|品牌专区|技术服务|公司简介|付款方式


微信客服,扫一扫立即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客服
扫一扫立即咨询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销售电话:

021-60346444

17302193538

17301795516